新聞動態
行業動態
體溫恒定是維持機體各項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證?;純涸趪中g期易發生低體溫(體溫< 36℃),年齡越小,體溫越容易下降。圍手術期低體溫也可導致很多并發癥[1 ]。因此,對體溫的有效監測和調節是保證患兒手術成功、降低術后并發癥的重要措施之一。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本院采用充氣式保溫毯預防患兒手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本組6O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6月~3歲,平均1.9歲;均為腹部擇期手術,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手術29例,腎盂輸尿管成形術12例,經腹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lO例,結腸造瘺術后關瘺術6例,腎母細胞瘤根治術3例;所有患兒體溫正常;按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制定的分級標準為I~II級。用抽簽法將6O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重、手術類型及輸液量、術野沖洗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體溫監測方法 給患兒氣管插管的同時放置食管溫度探頭至食管遠端,持續監測食管溫
度作為機體核心溫度。
1.2.2 保溫方法手術間室溫設置在23~25℃。使用37℃ 腹腔沖洗液。觀察組患兒用WarmTouchTM充氣式保溫裝置保溫,用Care DrapeTM小兒全身保溫毯(規格60 em×90 cm),設定充氣溫度36~39℃(保溫毯溫度設置有四檔:低檔3O~34℃、中檔36~4O℃ 、高檔4O~42℃、室溫空氣檔),患兒臥于充氣式保溫毯上,將保溫毯反折覆蓋在患兒的四肢,用膠布黏貼固定,術中根據機體核心溫度調節保溫毯的溫度,直至手術結束。對照組患JLI~I'于手術臺上,采用常規方法保溫,除術野以外身體覆蓋雙層中單。
1.2.3 監測指標 全麻誘導開始時、手術開始時和手術開始后1O、2O、30、6o、90 min及手術結束時患兒的食管溫度;患兒手術畢(1針縫好)至拔出氣管插管的時間及患兒蘇醒時間。拔氣管插管指征:呼吸頻率>2O次/min,潮氣量>6 ml/kg不吸氧情況下SpO >95 ,PetCO。波形規則,有正常的肺泡平臺,咳嗽反射良好 。蘇醒指患兒有哭鬧,可以睜眼。
1.2.4 統計學方法 所獲數據以X±5表示。用SPSS 1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
2 結 果
2.1 兩組患兒術中食管溫度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術中食管溫度變化比較(x士 ?!?
組別 |
例數 |
麻醉 開始時 |
手術 開始時 |
手術開始后(min) |
手術結束時 |
||||
10 |
20 |
30 |
60 |
90 |
|||||
觀察組 |
30 |
36.57±0.31 |
36.40±0.27 |
36.40±0.31 |
36.34±0.31 |
36.31±0.33 |
36.27±0.34 |
36.25±0.32 |
36.25±0.28 |
對照組 |
30 |
36.60±0.33 |
36.36±0.32 |
36.18±0.39 |
36.07±0.44 |
35.92±0.49 |
35.81±0.49 |
35.71±0.50 |
35.64±0.48 |
t值 |
|
0.365 |
0.446 |
1.639 |
2.482 |
3.216 |
3.610 |
4.451 |
5.506 |
P值 |
|
0.718 |
0.659 |
0.112 |
0.019 |
0.003 |
0.001 |
0.000 |
0.000 |
2.2 兩組手術結束時低體溫發生率 觀察組3例體溫<36℃,低體溫發生率為10 ;對照組23例
體溫<36 ℃,低體溫發生率為77%,其中5例<35℃ 。兩組比較, X2 =27.15,P<0.01。
2.3 兩組手術畢至拔氣管插管的時間及蘇醒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術畢至拔氣管插管及蘇醒時間(x-t-s,min
組別 |
例數 |
拔管 |
蘇醒 |
觀察組 |
30 |
5.33±0.98 |
18.07±3.12 |
對賬組 |
30 |
8.97±1.81 |
29.90±4.15 |
t值 |
|
9.69 |
12.32 |
P值 |
0.000 |
0.000 |
3 討 論
3.1 患兒術中低體溫的原因 有文獻報道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5O ~7O ]。主要原因是麻醉劑對體溫調節的影響,手術室內低溫環境、開放體腔、靜脈輸液和輸血亦是發生低體溫的原因 。小兒由于體表面積與體重之比相對較大,散熱較快,且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有效調節和保持恒溫能力差,故在圍手術期更易發生低體溫。在手術開始后30 min,由于身體熱量的重新分配,即體內中心熱量向外周轉移,體內與外周間溫差越大,轉移越快,表現為中心溫度的顯著降低;而手術開始3Omin后,體溫下降主要是由于散熱量超過代謝產熱,約75 熱量通過皮膚對流、輻射等途徑散失,熱量的散失量取決于皮膚和環境之間的溫度差 ,溫度差越大,散熱量越多。
3。2 低體溫的危害杜克及羅森堡 指出,輕度低體溫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中度低體溫使患兒意識水平進一步下降,重度低體溫則使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抑制、昏迷;低體溫也可導致心臟病、血凝病及手術創口抗感染能力下降];低體溫使代謝率降低,肌松藥、麻醉藥的作用時間延長,從而延長拔氣管插管及蘇醒的時間,易發生嘔吐、誤吸。
3.3 充氣式保溫毯預防患兒低體溫的原理 患JLIlib于充氣式保溫毯,通過對體表施加一定溫度的高對流氣體,再加上四肢用保溫毯覆蓋,柔韌有彈性的保溫毯材料易傳遞熱,一方面能提高患兒皮膚溫度,減少體內熱量向外周轉移,另一方面可防止體表熱量向環境擴散,從而防止患兒發生低體溫。本文觀察組低體溫發生率僅10 。
來源: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