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行業動態
目的
為手術室護士提供手術患者體溫護理管理的實踐指導原則,以維持患者正常體溫,防止圍術期(尤其是術中)低體溫的發生。該指導原則針對計劃外低體溫的預防,計劃內或治療性低體溫不在該指南范圍內。
導致低體溫的原因
1.麻醉藥物導致的體溫調節障礙:麻醉藥抑制血管收縮,抑制了機體對溫度改變的節反應,病人只能通過自主防御反應調節溫度的變化,核心體溫變動范圍約在4℃以內。
2.手術操作導致的固有熱量流失:長時間手術,使病人體腔與冷環境接觸時間延長,機體輻射散熱增加。
3.手術間的低溫環境。
4.靜脈輸注未加溫的液體、血制品。
5.手術中使用未加溫的沖洗液。
6.其他:術前禁飲禁食、皮膚消毒、患者緊張等因素的影響。
7.新生兒、嬰兒、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虛弱、老年患者等為發生低體溫的高危人群。
低體溫對機體的影響
1.手術部位感染風險: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縮致血流量減少,從而增加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風險,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2.心血管系統并發癥 :如室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血壓下降,嚴重時可引起室顫、心搏驟停等。
3.對于創傷患者,低體溫與死亡發生率的升高相關。
4.凝血功能:使患者機體循環血流減慢,血小板數量和功能減弱,凝血物質的活性降低,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術出血量。
5.改變藥物代謝周期:增加肌肉松弛藥的作用時間,延長麻醉后蘇醒時間。
6.導致患者寒戰,耗氧量增加。
7.中樞神經系統: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氧耗和氧需,減少腦血流量,降低顱內壓,核心溫度在33℃以上不影響腦功能,28℃以下意識喪失。
8.內分泌系統:抑制胰島素分泌,甲狀腺素和促甲狀腺素分泌增加,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兒茶酚胺水平隨低溫而增加,麻醉中易發生高血糖。
9.其他:低溫可使腎血流量下降,pH升高以及呼吸減慢等。
預防措施
1.設定適宜的環境溫度:應維持在21~25℃。根據手術不同時段及時調節溫度。
2.注意覆蓋,盡可能減少皮膚暴露。
3.使用加溫設備,可采用充氣式加溫儀等加溫設備。
4.用于靜脈輸注及體腔沖洗的液體宜給予加溫至37℃。
5.高?;颊撸▼雰?、新生兒、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患者等)除采取上述保述保溫措施外還需要額外預防措施防止計劃外低體溫,如可在手術開始前適當調高室溫,設定個性化的室溫。
注意事項
1.應采用綜合保溫措施。
2.在使用加溫沖洗液前需再次確認溫度。
3.應使用安全的加溫設備,并按照生產商的書面說明書進行操作,盡量減少對患者造成可能的損傷。
4.裝有加溫后液體的靜脈輸液袋或灌洗瓶不應用于患者皮膚取暖。
5.使用加溫毯時,軟管末端空氣溫度極高,容易造成患者熱損傷。不能在沒有加溫毯的情況下直接加溫或使用中軟管與加溫毯分離。
6.加溫后的靜脈輸液袋或灌洗瓶的保存時間應遵循靜脈輸液原則及產品使用說明。
7.對使用電外科設備需要粘貼負極板時,應注意觀察負極板局部溫度,防止負極板局部過熱性狀改變對患者皮膚造成影響。
8.使用加溫設備需做好病情觀察及交接班工作。
9.加強護士培訓,掌握預防低體溫及加溫設備使用的相關知識。